11月5日至7日,应羰基合成与选择氧化国家重点实验室的邀请,清华大学徐柏庆教授访问了中国科学院兰州化学物理研究所,并进行了为期三天的授课及学术报告。
11月5日至6日,徐柏庆教授为青年学者及广大研究生进行题为“催化剂反应动力学”的授课,内容涉及了均相催化及非均相催化,重点讲解了多相催化过程中的动力学知识。该报告旨在加强青年学者和研究生同学在催化反应研究中,如何合理设计实验进而有效地研究催化反应的动力学过程,徐教授结合自己在科研过程中的一些实例和在论文评审过程中的一些体会对在研究催化反应动力学过程中容易出现的错误及理解不到位的知识点进行了详细讲解。7日,徐教授作了题为“保护剂(残余物)对金属纳米粒子催化作用性质的影响”的报告,保护剂是一把双刃剑,它在催化剂的合成以及催化反应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报告主要介绍了如何利用保护剂来合成粒径可控的负载型催化剂,如何有效的去除保护剂和深入的阐述保护剂在具体反应过程中的作用。报告结束后,徐教授与青年学者和研究生就具体的实验细节以及在投稿过程中的一些问题进行了深入讨论。
徐柏庆,清华大学化学系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曾获得首届“中国青年催化奖”、中国石油与化工协会“科技进步一等奖”等奖项。在国内外期刊发表论文200余篇(获SCI论文引用6000余次,H−指数:42)、译著3部、综述10余篇,获授权发明专利19件。曾任或现任ACS Catalysis、Applied Catalysis A: General、Current Catalysis、Chinese Chemical Letters、《催化学报》等学术期刊的编委,2014年起受聘担任ACS Catalysis(IF = 7.57)副主编;国际酸碱催化系列会议(ABC)理事会成员;2012年当选中国化学会催化委员会副主任。徐教授长期从事多相催化物理化学研究,包括纳米催化、固体酸碱催化、沸石分子筛催化、合成气/天然气催化转化以及质子膜燃料电池催化剂的研究。近几年提出了利用新颖纳米结构设计制备贵金属节约型催化剂的新思路,开拓了基于生物质衍生物(如丙三醇、乳酸)制备高附加值化学品的固体酸催化新途径。
徐伯庆教授作报告
报告会现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