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0日,应兰州化学物理研究所羰基合成与选择氧化国家重点实验室邀请,中科院福建物质结构研究所郭国聪研究员、苏伟平研究员访问了兰州化物所,并分别作了题为“无机-有机杂化光致变色材料的研究”、“C-H Fuctionalization via Dehydrogenation or Decarboxylation”的学术报告。
报告中,郭国聪研究员主要介绍了其研究团队近年来围绕变色材料开展的一系列关于无机-有机杂化制备光致变色材料等方面的前沿理论与应用研究工作,与大家分享了其课题组在光化学、结构化学及材料科学研究方面的一些生动实例以及光致变色材料领域在今后需要解决的一些关键科学问题和应用研究问题。苏伟平研究员主要介绍了其研究团队近年来围绕过渡金属催化的偶联反应开展的一系列关于脱羧/脱氢偶联等方面的前沿理论与应用研究工作,与大家分享了其课题组在过渡金属催化的脱羧/脱氢偶联反应领域研究的一些生动实例以及该领域今后需要解决的一些关键科学问题和应用研究问题。最后,郭国聪、苏伟平研究员与参会师生就光致变色材料的变色原理,应用范围等相关问题进行了深入的交流和讨论。
郭国聪研究员,男,1965年8月出生,所长助理,博士生导师,结构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获得2004年度国家杰出青年基金、2006年度政府特殊津贴、2007年度"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1986年毕业于厦门大学化学系,1996.1-1999.4年在香港中文大学化学系获博士学位。承担了国家重大科学研究计划、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国家基金重点、科学仪器专项和面上项目、中科院知识创新工程重要方向和中科院九五重点项目、福建省重大和重点项目等研究课题近五十项。在包括J Am Chem Soc, Angew Chem Int Ed Engl, Chem Commun, Inorg Chem, Crystal Growth & Design, Dalton等国际高影响力刊物上发表SCI论文200多篇、申请中国发明专利32件其中授权2件。
苏伟平研究员,1965年10月出生安徽泾县。1993年考入中科院福建物质结构研究所师从洪茂椿院士,1999年获博士学位。2000-2001年,在美国哈佛大学著名的Holm教授指导下,从事固氮酶核心簇结构合成的博士后研究。2001-2002年,在美国Rutgers大学Jing Li教授指导下,从事纳米尺度金属-硫簇为结构单元的多孔材料合成研究。2002-2005年,在美国依阿华州立大学Verkade 教授指导下从事有机膦协助的钯金属催化的有机反应和Lewis酸催化的有机反应的博士后研究。2005年6月回国任中国科学院福建物质结构研究所研究员。2009年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杰出青年项目资助。迄今为止,已在国际重要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60多篇,据不完全统计,所发表的论文被引用次数达1200多次。
报告会现场
报告会现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