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苑党建】““顶天立地”做科研——记中科院兰州化学物理研究所所长、党委书记王齐华

  

  走在中科院兰州化学物理研究所的科研园区,你经常能碰到一位面带微笑、谦虚儒雅的学者。他是下属眼中平易近人、和蔼可亲的领导,又是团队成员和学生眼中循循善诱、耐心细致的老师。但当被问及从事科研的目标时,他却一改往日的柔和与谦逊,斩钉截铁、铿锵有力地说出了“‘顶天立地’做科研”七个字。他就是兰州化物所所长、党委书记王齐华研究员。

  “‘顶天’,指做基础研究时要处在国际最前沿;‘立地’,指研究成果要满足国家的需求,为解决国家重大技术难题和区域经济做出实实在在的成果。”

  “顶天立地”做科研,是王齐华给每届学生上的第一课,也是他从事科研工作一路走来始终坚持的信念和目标。在近 30年的科研生涯中,王齐华用自己的行动阐释了如何“顶天立地”做科研,阐释了一名科技工作者的责任与担当、坚守与奉献。

  面向应用,满足国家重大需求

  1990年,自西北工业大学毕业的王齐华抱着对科技事业的热爱来到兰州化物所,开始了他的科研生涯。

  初出茅庐的王齐华跟着兰州化物所老一辈科学家,从为我国航空航天器件做“小配件”开始,接触科研、了解科研、喜欢科研,他“当学徒”“打下手”,边学边干、边干边学。

  “别看小小的配件不起眼,没有它,我们的装备到了外太空要么运行不好,要么运行不了。”王齐华至今仍能回忆起老一辈科学家在谈及“小小配件”发挥的“大作用”时的那份自豪与欣慰。同时,老一辈科学家身上严谨务实、精益求精的实干精神,甘为人梯、默默奉献的科学品格也感动着他、影响着他,鞭策他在科研道路上勇攀高峰、不懈求索。

  沿着老一辈科学家的足迹,王齐华继续前行。他结合国家经济建设的重大需求开展了极端条件下的摩擦学应用研究,并作为科研技术骨干和项目负责人,先后承担了 20余项高技术领域重点工程项目和课题;带领团队先后设计制备了包括探月火箭气动机叶片,高性能战机的高承载、耐高温滑动轴承等先进润滑技术和抗磨损材料,解决了航天、航空、电子等领域相关运动部件摩擦副涉及的高温、高速、超低温和辐照等条件下的特殊润滑难题,为国防现代化建设作出了重要贡献。

  2008年 9月,王齐华作为神舟七号飞船“应用系统固体润滑材料空间试验”项目“聚合物自润滑复合材料”子项目负责人,参与完成了聚合物基自润滑复合材料的空间暴露实验,首次获得了聚合物基自润滑复合材料的空间暴露实验结果。该项目的圆满完成成为我国空间材料研究,特别是润滑材料研究领域的一个新的里程碑,标志着我国空间润滑材料研究跨上一个新台阶。

  这些傲人成绩的背后,是王齐华带领团队夜以继日的付出和一次次实验失败后又从头再来的决心和坚持。

  “科研工作是比较辛苦的职业,是一个创新的过程,这个过程中会有很多失败。所以,搞科研首先要学会面对失败。”当被问及如何看待科研工作中的失败时,王齐华如是回答。

  紧盯前沿,结出累累科技硕果

  2018年,王齐华带领团队完成的“高技术工业用聚合物基动密封材料关键共性技术及工程应用”项目获得 2018年甘肃省技术发明一等奖。

  在研究所举办的先进事迹座谈会上,副研究员张新瑞表示:“我们之所以能取得这样的成果,与团队始终坚持面向国家战略需求的目标不动摇有关,更与多年来我们始终坚持开展相关领域基础研究有关,正是有了多年系统扎实的基础研究,才有了今天我们的厚积薄发。王老师经常提醒我们,基础研究是根基、是源头,任何时候都不能放松、放弃基础研究。”

  虽然刚入所时主要从事高技术应用研究,但王齐华始终认为要想做好应用,归根结底还是要从科学的基础原理上下手。从事基础研究,对王齐华而言就像挖宝藏一样,如果碰到石头就停下,那么石头下面的宝藏就挖不到了。因此,他始终坚持基础研究一定要系统、深入,力争走到国际最前沿。

  他也确实是这样践行这一原则的:在国际上率先系统研究了纳米颗粒填充聚合物复合材料的摩擦磨损性能,考察了纳米填料的含量、尺寸、测试条件、纳米粒子与传统润滑填料的复合等对聚合物基纳米复合材料摩擦磨损性能的影响,发现纳米颗粒增强聚合物复合材料具有优异的润滑抗磨损性能,提出了纳米颗粒填充聚合物复合材料的摩擦磨损机制,揭示了纳米颗粒对聚合物复合材料摩擦磨损性能的影响规律。这些研究推动了高性能聚合物基自润滑复合材料制备技术的发展,对于聚合物复合材料的设计制备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他还阐明了纳米填料提高聚合物纳米复合材料摩擦磨损性能的机理,该机理被国内外学者所认可,相关研究论文被广泛引用;发现了纳米微粒作为填料在摩擦学上的小尺寸效应,揭示了纳米填料与常规填料之间的协同效应;提出了聚合物纳米复合材料在水环境下的摩擦学性能与复合材料中填料的种类及含量、摩擦副的运行条件有关,对于解决水环境中聚合物复合材料的摩擦磨损问题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荣誉等身,不忘初心继续求索

  从事科研工作以来,王齐华在攻克一个个科技课题、突破一项项关键技术的过程中,也在不断拓展视野、磨砺心志、锤炼技能、逐渐成长,从一个初出茅庐的大学生成长为科研骨干,从一名科研骨干转变成一名领军人才,先后担任课题组长、研究室主任、研究所所长助理、副所长、党委书记和所长。

  在孜孜不倦、上下求索的过程中,王齐华收获了成长,也收获了荣誉。他先后获得省部级以上科技成果奖励 5项,其中,1995年 10月,“长征三号甲高速低温氢气气动机叶片材料”获中科院科技进步一等奖;1998年 10月,“长三甲气动机叶片复合材料的研制”获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同年 8月,他本人因攻读博士学位期间的优秀表现,获得中科院首届“刘永龄奖”;2001年 11月,“陶瓷的润滑与摩擦学性能研究”获甘肃省科技进步一等奖;2007年 2月,“先进润滑材料制备与性能”项目获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

  尽管荣誉等身,但王齐华却非常谦虚平和。他说:“生活在这样一个国家高度重视科技创新的好时代,对于能从事科技工作感到非常幸运,科技工作者可以静下心来钻研,发挥所长为国家作贡献。”

  在王齐华看来,荣誉是动力更是责任。结合国家经济建设的重大需求开展极端条件下的摩擦学应用研究,对我国空间摩擦学研究、航空航天领域发展至关重要,更是他义不容辞的责任;而进一步系统深入开展复合材料的摩擦学性能研究,使我国在相关领域走在世界前列,更是他无怨无悔的坚守和初心。

  “顶天立地”做科研,王齐华用最朴素的语言和近 30年如一日的付出与坚持,展现了科技工作者的责任与担当、坚守与奉献。成绩属于过去,科研的道路依然深邃辽远。在国家创新发展的巨轮驱动下,相信王齐华和他的团队依然能纵情驰骋,再获佳绩。

  作者简介

  张慧玲,中科院兰州化学物理研究所党政办公室主任助理

  段立斌,中科院兰州化学物理研究所党政办公室主任

      原文链接:http://kydj.sciencenet.cn/content.aspx?id=3830&from=singlemessage&isappinstalled=0

中国科学院兰州化学物理研究所党科普园地
未经中国科学院兰州化学物理研究所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