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方微信官方微博网站地图联系我们English中国科学院
其他功能
联系我们
地理位置
所长信箱
网站地图
留言板
通知公告
学术报告
现在位置:首页>其他功能>学术报告
“精准分离分析”系列论坛一
2016-12-01 | 【】【打印】【关闭】                

报告时间:2016年12月6日上午8:40-12:00
报告地点:兰州化物所理化楼三楼会议室

报告一:基于纳米孔道的非1:1型生物分子检测
报告人:夏帆 教授,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夏帆,男,1980年12月出生,教授,现为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材料与化学学院院长。2008年获得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博士学位,师从江雷院士;2008-2012美国加州大学圣塔芭芭拉分校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导师:艾伦黑格尔院士,诺贝尔化学奖得主)。夏帆教授从事生物传感器的研究,取得了多项创新成果。近年来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在Chem. Rev.Chem. Soc. Rev.J. Am. Chem. Soc.Angew. Chem. Int. Ed.Adv. Mater.Nat. Protoc.等国际权威期刊共发表学术论文60余篇,他引4000余次,有6篇入选ESI高被引论文。2012年10月回国,先后获得湖北省特聘专家和五四青年奖章,2014年获得科技部青年973首席科学家,2015年获得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资助。
报告摘要:
    “生命分析化学”随着生命科学发展以及当今人类健康需求应运而生,其研究目标是以生命物质为研究对象,探究并提出生物分子检测的新原理、新方法与新技术,建立各种分析测试和分子识别的研究平台,为生命科学研究和人类健康提供有效的研究手段和测试方法,为新器件研制提供重要的科学支撑。然而,生命体系本身是一个复杂体系,与疾病相关的生物分子存在浓度低、分子层次复杂、类似物和干扰组分多等特点,如何实现复杂体系中痕量生物分子高灵敏高特异性检测,是生命分析化学研究的关键科学问题。

报告二:基于分子识别的诊疗探针的设计与应用
报告人:袁荃 教授,武汉大学
 
袁荃,博士,现为武汉大学化学与分子科学学院教授。2009年在北京大学获得博士学位,师从严纯华院士。2009-2012年在美国佛罗里达大学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合作导师谭蔚泓院士。主要从事功能纳米材料的设计与制备以及基于DNA纳米复合材料在生物医学领域的应用,近年来第一或通讯作者在Proc. Natl. Acad. Sci.J. Am. Chem. Soc.Angew Chem.Adv. Mater.Adv. Funct. Mater.ACS Nano等杂志上已发表论文46篇。2012年6月进入武汉大学化学学院工作。2011年全国优秀百篇博士论文奖,2012年湖北省楚天学者,2013年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2014年优秀青年科学基金,2015年第二批中组部相关国家人才项目青年拔尖人才支持计划,2015年教育部长江学者青年学者,2015年中国化学会青年化学奖。
报告摘要:
    医学诊疗技术的进步是人类生命健康的重要保障,所以疾病诊疗相关的基础研究是非常迫切的。疾病的发生发展与体内蛋白质和核酸等生物大分子的功能异常密切相关,本人围绕疾病相关生物大分子开展了疾病分子机制研究、疾病诊断和疾病治疗这三方面的研究工作。具体来说,实现了对疾病相关蛋白活性的可逆调控,该工作对研究疾病发生发展机理、指导疾病诊断和治疗具有重要意义。1) 发展了疾病相关蛋白和核酸的可视化高灵敏检测方法;2) 开发了靶向蛋白质的疾病治疗手段;3) 为疾病诊疗方法提供了新的设计思路。

报告三:基于质谱技术的核酸修饰研究
报告人:袁必锋 教授,武汉大学
 
袁必锋,博士,现为武汉大学化学与分子科学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湖北省“楚天学者”特聘教授。2006 获得武汉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生物物理系博士,2006-2007 新加坡国立大学生物科学系博士后,2007-2011 加州大学河滨分校化学系博士后。主要从事核酸表观遗传修饰和代谢组分析研究工作。近年来在PNASNucleic Acids ResearchChemical ScienceAnalytical Chemistry等学术刊物上发表了120余篇SCI论文,引用2300余次。湖北省楚天学者,2015年获得国家优秀青年科学基金,主持了多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参与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研究计划、重点项目、“973”项目等。
报告摘要:
    核酸分子的修饰对核酸的生理功能具有重要影响,核酸修饰在维持细胞正常功能、胚胎发育、基因印记以及人类肿瘤发生中起着重要作用。围绕核酸修饰的研究方向,我们建立了多种高灵敏的分析方法,探讨了核酸修饰在癌症等疾病发生中的机制。1)基于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建立了多种DNA/RNA甲基化及其氧化衍生物的高灵敏分析方法;2)通过建立化学衍生-质谱分析的高灵敏分析方法,在多种物种中发现并鉴定了新的DNA和RNA修饰类型;发现了DNA和RNA羟甲基化修饰在癌症组织中的分布规律;3)阐明了巯基嘌呤药物诱导DNA去甲基化的作用机制;4)建立了基于质谱分析的DNA损伤修饰分析方法,发现新的和疾病密切相关的内源性DNA损伤修饰类型,并进一步阐明了这些DNA损伤修饰的体内复制和转录机制。

报告四:化学生物传感过程中信号单元群体行为研究
报告人:娄筱叮 副教授,华中科技大学
 
娄筱叮,博士,现为华中科技大学化学与化工学院副教授。2012年获得于武汉大学化学与分子科学学院理学博士学位;2012-2013年,香港科技大学高分子系Research Associate;2013年进入华中科技大学工作。2015年入选湖北省“楚天学者计划”获得“楚天学子”称号。近年来以第一或通讯作者在Chem. Soc. Rev.Adv. Mater.NPG Asia Mater.、Chem. Sci.、Anal. Chem.、Small、Nanoscale、ACS Appl. Mater. Interfaces、Biosens. Bioelectron.等国际一流学术刊物发表研究论文37篇。ESI高被引论文1篇;单篇引用超过100次的论文3篇。相关研究成果已被国际知名刊物引用1200余次。申请专利7项。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和青年基金各1项,湖北省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1项。作为课题负责人参与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重大科学仪器设备开发专项1项。
报告摘要:
    以探针系统中的信号单元为研究对象,设计了基于信号单元群体行为的新型探针系统,用以提高生命复杂体系中化学/生物分子检测的特异性。主要研究成果包括:1) 通过共价键连接亲/疏水基团,构筑新型复合探针系统。2) 构建微纳米限域空间内双信号探针系统,优化微纳米限域空间中的检测条件,实现在复杂生物样本中对不同靶标分子特异性识别。3) 以聚集诱导发光分子与核酸分子间的弱相互作用力(静电引力)为基础,构建新型“点亮”式荧光探针系统。其发光模式具有优异的抗光漂白性,适用于活细胞长时间成像分析。相关工作被加拿大医药研究资讯公司-环球医药发现报道,指出“华中科技大学的研究者们开发了一种快速、简便、高灵敏度检测端粒酶活性的新方法”。

来源:中国科学院西北特色植物资源化学重点实验室
评 论
Copyright (©) 中国科学院兰州化学物理研究所*办公室 承制 版权所有
未经中国科学院兰州化学物理研究所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地址 Add:中国·兰州天水中路18号 邮编 P.C.:730000
E-Mail:webeditor@licp.cas.cn  陇ICP备05000312号    Best view 1024*768 IE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