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9日下午,中国科学院兰州化学物理研究所召开“精准分离分析”系列论坛(十八),中国科学院西北特色植物资源重点实验室主任邸多隆研究员主持论坛,相关领域科研人员和研究生参加了论坛。
本次论坛邀请了中山大学戴宗教授、华南理工大学刘锦斌教授和澳门大学陆金健副教授,分别作了题为“DNA甲基化的分析方法研究”“类分子发光金属纳米探针的生物成像与传感”“基于天然产物的抗肿瘤研究”的报告。
戴宗教授介绍了基因组整体甲基化水平(5mC),主动去甲基化过程中5羟基胞嘧啶(5hmC)、5醛基胞嘧啶(5fC)和5羧基胞嘧啶(5caC)的免标记、免PCR扩增定量分析方法,基因特异位点/多特异位点DNA甲基化分析方法以及基因甲基化/去甲基化过程连续分析策略。
刘锦斌教授介绍了发光金属(如金、银和铜)纳米粒子荧光探针的光学调控及其在生物传感、成像方面取得的研究进展,主要包括自组装调控、表面配体密度调控及表面化学性质调控方法。
陆金健副教授介绍了近年来其课题组在抗肿瘤药物研发方面的系列进展及多种抗肿瘤活性成分筛选,主要包括基于免疫检查点PD-L1调控筛选技术获取对组成型或诱导型PD-L1表达有调控作用的天然产物。
本次论坛得到了兰州化物所“一三五”重点培育项目——药物与标志物精准分离分析和中国科学院青年创新促进会的支持。
戴宗教授作报告
刘锦斌教授作报告
陆金健副教授作报告
戴宗,中山大学化学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应用化学系主任,国家优秀青年基金获得者(2014)。2004年获南京大学理学博士学位。2004至2007年分别在法国南特大学和美国亚利桑那州立大学从事博士后研究。主要从事生物电分析化学研究,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发表SCI论文50余篇,出版英文专章2章,中文译著1章,申请国家发明专利7件。
刘锦斌,男,华南理工大学教授/博导,国家“海外高层次引进人才”青年项目获得者,广东省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主要从事发光金属纳米粒子的合成、自组装及生物医学成像的研究。以第一或通讯作者发表SCI论文23篇(其中影响因子>12的论文8篇)。
陆金健,现为澳门大学中华医药研究院、中药质量研究国家重点实验室副教授、博士生导师、中药学课程统筹人。2009年于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获博士学位,2012年入职澳门大学。主要从事抗肿瘤先导化合物发现及机制研究、抗肿瘤新靶点及新策略研究等。发表论文140余篇,申请专利10项,参编专著及教材2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