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姓的“科学日”
如今,我市科普工作正以院士、专家巡回报告,定期举办论坛,经常性地请大、中、小学师生到所参观、互动交流等多种形式随时随地进行着,日渐常态化的科普早已让“重离子”、“南极”、“冰川”这些字眼离普通公众越来越近,近到一说治疗癌症马上就能想到兰州“重离子”,一说“南极”马上就能想起不少寒旱所的院士、专家参加过南极科考,甚至还能不假思索地说出“施雅风”等大科学家的名字。
中科院“公众科学日”在兰州老百姓心中的影响力已越来越大。兰大附中的高中物理老师马正弟告诉记者,该校的物理老师连续多年组织高中生集体去近物所感受大科学装置,“公众科学日”期间的科普报告和专家实地讲解,对于高二学生理解物理课本中有关加速器章节非常有效。市教育局人事处的小王今年拉着父亲、儿子和朋友一起到近物所参观。他说,兰州“重离子”的名气太大了。去年他就来过近物所,今年是想让孩子也有些浅显的认知。以往,“公众科学日”到中科院兰州各所参观学习的“主力军”以大、中、小学的学生为主,约占总人数的80%,普通市民较少。之所以如此,是有些市民认为科研院所的研究离自己太远,怕自己去了听不懂、看不明白。而记者今年实地采访时发现,有不少老人和孩童都在兴致勃勃地参观,连四五岁的小朋友在寒旱所看沙盘的时候都非常感兴趣。
“科学日”常态化
中科院“公众科学日”正日渐常态化,中科院兰州各所为此做出的努力有目共睹。中科院兰州化物所薛群基院士曾做过题为“科普是科技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的报告,也曾多次为高校、学院师生作科技专题报告,传播科学知识,宣传科学思想,倡导科学方法。据该所王天新介绍,在本届“公众科学日”之前,该所已提前一周举行了这项活动,当时有科中和二中的师生300余人到所参观。而寒旱所、近所物也分别提前接待了宁卧庄小学和一中的数百名师生。记者还了解到,5月7日,中科院青年创新促进会近物所小组邀请中科院特聘研究员PeterHorvathy教授为张掖中学师生做了科普报告,而这已是该小组组织的第四场科普系列报告,今后还将继续在西部地区一些中学举办。
让科普成为常态已成为国内有识之士的共识,也是国家正在努力促动的。本月初,中国科协常务副主席、书记处第一书记、党组书记陈希在我市调研时,向中科院兰州各所和兰州大学发出邀请,希望这些大所名校参与到中国科协与教育部正在酝酿的一项旨在提升青少年科学素质的计划中,让一流科学家亲自指导一流中学生。陈希指出,名师出高徒是有道理的。借鉴国外经验,科研院所和高校可以考虑让同城的拔尖中学生每周或定期接触一次大科学家,参与到科学家的课题研究中。哪怕只是让中学生帮着查阅资料、了解科学家正在研究的内容,对于中学生科学素质的提高、后备人才的培养都将起到不可低估的作用。
兰州人爱上学科学
科研院所和高校应该在决策咨询、学术交流之外,为公众素质教育特别是青少年科学素质的提升做出更多努力。目前,中国科协与教育部已初步拟定30多所高校作为试点高校,让同城一流科学家与一流中学生“对接”。尤其在全国中学生科学夏令营期间,优秀中学生可以“进驻”试点高校,倾听资深院士和科学家的独到科学见解,“零距离”接受大科学家一对一或一对多的指导。
提高公民科学素质,对于增强公民学科学、用科学的能力、改善生活质量、实现全面发展意义重大,相信在全社会的共同努力下,“公众科学日”不会再停留在每年5月的这两天,只要公众需要,每天都是“科学日”。
来源:兰州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