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科学院第二十次院士大会、中国工程院第十五次院士大会和中国科协第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发表的重要讲话,在社会各界特别是科技界持续引发热烈反响。
6月4日,甘肃省委常委会召开会议,传达学习了习近平总书记在两院院士大会、中国科协第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重要讲话。会议要求,全省各级各方面要深化思想认识,深刻把握科技创新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作用,充分发挥我省科教资源相对丰富的优势,立足产业基础,突出重点领域,加大科研经费投入力度,加强原创性、引领性科技攻关,全面提升科技创新能力。要健全完善科技创新体制机制,优化政策供给,推动政策落地,激发各类主体创新活力。要加强科技创新人才培养,搭建干事创业平台,鼓励青年科技人才大胆创新,加快建立以创新价值、能力、贡献为导向的科技人才评价体系,形成科学有效的创新激励和保障机制,做到用事业留人、用待遇留人、用感情留人。进一步为我省科技工作者营造了良好的创新环境,对全面提升我省科技创新能力,推动我省科技创新不断迈上新台阶和全省高质量发展提供了科技支撑。
我省广大科技工作者纷纷表示,要牢记总书记的嘱托,以与时俱进的精神、革故鼎新的勇气、坚忍不拔的定力,肩负起时代赋予的重任,坚持科技自立自强战略自信,努力实现科技科普事业跨越式发展。
A、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兰州化学物理研究所研究员刘维民——
为全民科学素质提升和创新型国家建设贡献自己的力量
习近平总书记在两院院士大会、中国科协“十大”上发表的重要讲话,总结了我国科技事业取得的新的历史性成就,分析了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演化趋势,明确了加快建设科技强国的重点任务,并对院士提出了几点希望:“希望广大院士做胸怀祖国、服务人民的表率;希望广大院士做追求真理、勇攀高峰的表率;希望广大院士做坚守学术道德、严谨治学的表率;希望广大院士做甘为人梯、奖掖后学的表率。”具有很强的思想性、指导性、针对性,对于我们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胜利进军具有重大意义。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高屋建瓴地阐述了加快我国科技创新的重大战略意义,提出了解决制约科技创新发展的关键问题,势必会极大地推动我国科技事业的发展。
“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对科学知识、科技创新和优秀人才的需要,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为迫切。贯彻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方针,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全方位培养、引进、用好人才,充分发挥人才第一资源的作用,激发各类人才创新活力,我们就一定能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建成世界科技强国。” 听了总书记这段话,我备受鼓舞。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中特别提出“要更加重视人才自主培养,更加重视科学精神、创新能力、批判性思维的培养培育。要更加重视青年人才培养,努力造就一批具有世界影响力的顶尖科技人才,稳定支持一批创新团队,培养更多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能工巧匠、大国工匠”的重要论断。我们作为长期奋战在西部的科技工作者,不仅要在所从事的研究领域勇于创新,还要积极带动更多的科技人员参与到科普活动中来,为全民科学素质的提升、后备队伍的培养和创新型国家的建设贡献自己的智慧。我要把总书记的殷殷嘱托转化为率领科研团队成员不断突破关键核心技术的强大动力,不断攀登科学高峰,为服务社会经济发展贡献更大的力量。
B、甘肃省农业科学院党委书记魏胜文——
牢记嘱托强化担当,勇做甘肃农业科技创新的“排头兵”
科技创新大潮澎湃、千帆竞发,勇进者胜。习近平总书记在两院院士大会、中国科协第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重要讲话,为加快发展我国科技事业、建设世界科技强国指明了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站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点,甘肃省农科院将牢记习近平总书记殷切嘱托,自觉肩负起“为甘肃农业插上科技的翅膀”的时代重任,把科技自立自强作为重大战略支撑,勇做甘肃农业科技创新“排头兵”。
科技攻关要坚持问题导向,奔着最紧急、最紧迫的问题去。要加强基础研究,鼓励自由探索,强化甘肃农业科技创新联盟协同攻关,加快突破制约我省产业发展的关键技术。
要改进重大科技项目立项和组织管理方式,建立科技项目竞争机制,采取“揭榜挂帅”方式,面向社会延揽人才。要狠抓创新体系建设,加强科研管理,优化配置优势资源,克服分散、低效、重复的弊端,推动关键核心技术攻关。要抓好平台建设,积极争取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技术创新中心等在我院布局建设,为科技创新提供条件支撑。
要精准引进一批高层次和急需紧缺人才,加强拔尖和领军人才培养,为科技创新注入源源动力。要健全以创新能力、质量、实效、贡献为导向的科技人才评价体系,修订我院自然科学研究系列职称评价条件标准,积极探索“破四唯”和“立新标”并举的评价办法。要完善人才激励保障机制,着力构建充分体现知识、技术等创新要素的收益分配制度,为科技人员安心科研提供保障。
要坚持把科技创新摆在全院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加强党对农业科技事业的领导,协调解决重大问题,全面保障好科技创新工作。要结合深化“放管服”改革对科技管理做“减法”,赋予科研人员更大技术路线决定权和经费使用权,把科研人员从繁琐的体制机制中解放出来。要强化对科研人员的政治引领和政治吸纳,深入开展“四史”宣传教育,大力弘扬科学家精神,认真落实党委联系服务专家制度,及时回应和解决他们工作生活中的困难,切实营造良好创新环境。
C、航天科技集团五院510所科技委主任李得天——
肩负起时代赋予的重任,为中国迈向航天强国而不懈奋斗
习总书记在两院院士大会、中国科协第十次全国代表上的讲话为广大科技工作者指明了使命和奋斗方向,是新时代科技工作的“进军号”和“动员令”,作为一名长期从事航天科技工作的人员,我深受鼓舞。
习总书记强调科技立则民族立,科技强则民族强,要努力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510所从事的航天事业就是一个对科技自立自强要求很高的行业。纵观航天事业的发展史,就是一段自立自强的奋斗史。老一辈航天人在一穷二白且面临技术封锁的严峻形势下,取得了一系列骄人的成绩。
近年来,北斗三号全球卫星导航系统建成并开通,嫦娥五号首次实现我国地外天体采样返回,天问一号火星探测器开启行星探测新征程,空间站建设进入快车道……一系列成绩的取得都表明中国航天已成为创新高地、精神高地、人才高地。中国航天实现了从跟跑到并跑、领跑的巨大跨越,这其中正是科技自立自强要求的具体体现。我们510所研制的“原子钟”成为北斗三号全球导航系统的“中国心”、“样品密封封装装置”保证了嫦娥五号月壤“原汁原味”返回、“火星能量离子分析仪”成为天问一号首个开机载荷、“舱门快速检漏仪”保障空间站航天员出舱安全……我们始终坚信,唯有成功才能专注发展、唯有奋斗才能实现发展、唯有创新才能持续发展,对中国航天来说,每一次的成功都是一次迈向深空发展的新起点,我们需要不断奋斗、不断创新。
站在两个百年历史交汇的新起点,我深切地感受到对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时代召唤。作为一名科技工作者,我们要进一步肩负起时代赋予的重任,为中国迈向航天强国、建设科技强国贡献应有的力量。
D、甘肃省科学院党委副书记、院长高世铭——
积极开展重大“卡脖子”技术研究,不断推动省科学院科技创新事业迈上新台阶
科技立则民族立,科技强则国家强。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点、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重要时刻,中国科学院第二十次院士大会、中国工程院第十五次院士大会和中国科协第十次全国代表大会隆重召开,这是共商推进我国科技创新发展大计的一次盛会。
结合我省科技发展实际,我认为省科学院应该从以下三个方面加强科技创新工作:要以全面贯彻落实中央和我省关于科技创新的重大部署和重要决策为导向,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牢固树立新发展理念,坚持把创新作为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通过相关人才激励政策的落地实施,进一步激发省科学院科研人员创新创业活力,形成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尊重科学的浓厚氛围,为新发展格局和高质量发展提供更多、更好的科技创新成果;要以国家和我省科技创新战略谋划和系统布局为统领,进一步深化科技体制改革,科学谋划编制省科学院“十四五”创新发展目标任务,重点围绕国家和我省产业战略需求,积极构建创新促进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机制,面向经济建设主战场,健全完善各类体制机制,积极开展重大“卡脖子”技术研究,增强基础研究与应用基础研究能力,更好地将省科学院科技优势转化为服务全省科技创新发展的胜势;要以科技创新提升产业基础能力和产业链水平为目标,重点以积极参与兰白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和建设甘肃省科学院高技术产业园为切入点,加强在纳米粉体应用技术、磁传动技术、防灾减灾、生物技术、高端传感器等优势领域的科技成果产业化应用研发力度,着力构建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的技术创新体系,努力解决制约甘肃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大科技问题。
E、甘肃省祁连山水源涵养林研究院院长刘贤德——
努力实现祁连山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目标,为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再创新的佳绩
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站在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战略全局,高度概括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科技事业的历史性变革与成就,准确把握科技创新与发展大势,深刻分析了我国当前和未来科技发展面临的新形势,对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作出了重要部署,为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进一步指明了方向。
甘肃省祁连山水源涵养林研究院是我国专业水源涵养林研究机构,早在上世纪70年代就开始祁连山生态保护研究。近年来,在基础设施建设、科学研究、成果转化、产业开展、合作交流和服务地方经济等方面都获得了长足发展,现已发展成为集黑河上游祁连山生态保护、中游湿地保护、北部荒漠化监测防控一体化的研究机构。实现了由小到大、由弱到强,由当初的科研小组到今天拥有3个国家级研究台站、19个国家级、省级和市级科研平台,综合科研能力挤身于国内基层研究院(所)前列的飞跃,这正是科技自立自强的生动体现。我们完成的祁连山生态保护系列研究成果、黑河湿地研究的系列成果、甘肃省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的评估成果以及有关荒漠化监测的成果,为祁连山生态保护、黑河流域湿地保护、甘肃省生态建设、北部荒漠化防治提供了科技支撑,这是科技自立自强的最好证明。
形势逼人,挑战逼人,使命逼人。我们唯有把握大势、抢占先机,直面困难、迎难而上,瞄准祁连山生态保护科技前沿,引领科技发展方向,才能不负总书记期望,肩负起历史赋予的重任。
我们要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坚定信心,攻坚克难,不辱使命,不负重托,不断增强科技实力和创新能力,努力实现祁连山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奋斗目标,为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再创新的业绩。
F、兰州大学基础医学院遗传学研究所所长,2020年第二届“全国创新争先奖”获得者谢小冬——
跑好科技创新的接力赛,让更多科技创新成果造福人民、造福社会
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彰显了党中央对科技工作的重视,充分体现了习近平总书记对科技创新工作的关心,也为新时代推动我国科技事业发展和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指明了方向和提供了根本遵循。作为一名长期扎根西北的高校教师,我深受启发,倍感责任重大。
科技是国家强盛之基,创新是民族进步之魂。总书记指出,高水平研究型大学要把发展科技第一生产力,培养人才第一资源,增强创新第一动力更好地结合起来。作为一名大学教师,我深感要建成人才强国,必须做好这三者的有机结合,方能真正把握人才培养的正确方向,培养好创新人才。
我将继续努力践行教书育人的神圣职责,在教书育人方面,通过新医科的创新实践,建立既重视经典医学遗传学知识,又突出学科最新发展趋势;既重视临床医药特色专业建设,又注重服务于新型医药人才培养的《医学遗传学》教学改革方案和举措,激发学生的探索精神,提高学生的创新思维,不断探索具有国际视野、家国情怀的各个层次优秀的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推动我国科技创新的发展。要利用好我们现有的甘肃省创新服务平台和甘肃海智基地兰州大学基因组医学工作站,继续坚持以西北及青藏高原为现场基地,率领我省医学遗传学专业学科团队,对西北及青藏高原地区重大疾病、常见复杂疾病为研究对象进行系统性的创新性研究,力争尽快打破国外在相关领域的关键技术垄断,为中国人群中进行基因组导向下整体健康状况、相关危险等因素的早期预警、全面检测、分析评估、跟踪干预管理、监控和诊断提供重要的创新成果,提升为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服务的领域和能力,增强国际竞争力和影响力。
西北地区地域广阔、资源丰富、文化底蕴深厚,我们要继承和发扬老一辈科学家扎根西北、献身科学,服务国家的优秀品质,跑好科技创新的接力赛,让更多科技创新成果造福人民、造福社会,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做出更大贡献。
G、天华化工机械及自动化研究设计院张万尧——
肩负起时代重任,助推产业转型升级、推动创新发展崛起
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是我们今后工作的行动指南和基本遵循。通过学习总书记的讲话,感受到了党中央对于科技事业高度重视,对科研工作和科研人才的支持和鼓励,深刻感受到“科技兴则国家兴,科技强则国家强”。
“创新之道,唯在得人”。天华院自成立伊始就深知人才是创新的第一资源和动力。为扎实做好人才选育管用工作,实施了“358”等系列人才培养计划,通过传帮带及鼓励年轻同志刻苦学习钻研,培养出了许多高端引领能力的优秀技术骨干,形成了一支庞大的创新型人才队伍,为石化领域的装备创新发展提供强大的智力支撑,使得我省以及我国石化装备产业从发展之初的筚路蓝缕走向星辰大海。
作为科技工作者,我们必须认真严谨,遵守学术道德,营造良好的科研环境和学术氛围;把握大势、抢占先机,直面问题、迎难而上,瞄准行业卡脖子问题,在国产化工装备行业瓶颈和关键核心技术研发上加快攻关,重点开发和培育新技术新装备,积极向节能环保、高端装备制造技术等领域拓展;紧跟市场需求,积极部署并落实跟踪重大科技攻关项目,提升研发效率,促进成果转化;努力增长才干,全力接好上一代科研工作者的接力棒。
未来,我们将继续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肩负起时代赋予的重任,立足石化装备行业,团结引领广大研发工作者投身科技创新的滚滚洪流,助推产业转型升级、推动创新发展崛起中,为全面建成现代化国家而不懈奋斗。
H、甘肃省祁连山生态环境研究中心副主任、研究员李宗省——
以家国天下为己任,将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
习总书记的重要讲话,回顾了我国在科技事业的发展历程,总结了近年来在基础研究和原始创新、战略高技术领域、高端产业、民生科技领域、国防科技创新方面取得的重大成就和突破,制定和规划了未来科技工作的方向和重点。
我们作为新一代的青年科技工作者,要勇做科学精神的引领者,在未来的工作当中不断追求真理,勇攀高峰,不断培养和塑造“登高望远、居安思危、勇于变革、勇于创新、永不僵化、永不停滞”的精神状态,使自己具备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博爱之情怀、科学民主之态度、克难攻坚之勇气。要有敢为天下先的勇气和自信,不能亦步亦趋。要勇于开辟新方向,攻坚克难,在科学研究中不断寻求突破。
勇做家国情怀的传承者,胸怀祖国、服务人民,时刻以民族大义为先,以家国天下为重。树立以创新知识、创新技术、服务社会、报效国家的博大情怀,坚守服务国家的初心使命,努力承担新时代赋予的自主创新、科教兴国、民族复兴的历史责任,将自身发展融入时代潮流,在涵养家国情怀、砥砺奋进中描绘多彩的人生画卷。
勇做青年责任的践行者,作为新时代的青年科技工作者,不仅要在实现中国梦的伟大实践中放飞青春梦想、书写人生华章,更要勇于担当、奋力拼搏、锲而不舍地践行新时代赋予青年的历史责任。“江山代有才人出”,青年科技工作者要在创新人才培养中发挥识才、育才、用才的导师作用,言传身教,发扬学术民主,甘做提携后学的铺路石和领路人。
原文链接:https://mp.weixin.qq.com/s/rgx3p9sensinc6imAFBgK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