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客户端甘肃频道2月11日电(记者张文静、王铭禹)中国科学院兰州化学物理研究所唐志诚研究员团队历时五年研发的一项新技术,有望助力“老龄化”风机叶片“体面退出”,并推动这些即将“退休”的风机叶片“变废为宝”,从而更好地促进新能源产业可持续发展。
近年来,我国风电产业发展迅速,丰富了全球供给,也为应对气候变化作出了重要贡献。行业数据显示,风电机组的设计寿命一般为20年至25年。业内预计,2025年,我国风电产业将迎来大量风电机组的退役。
唐志诚介绍,风机的塔筒、轮毂、齿轮箱等部件可作为废旧金属回收,但叶片的回收利用难度大。风机叶片由玻璃纤维、碳纤维和环氧树脂等材料采用加热固化工艺制成,质量轻、强度高,抗风能力强,但也正因如此,这种复合材料的回收难度大、成本高,目前国内外尚无可规模化的理想回收方式。
“大块头”的风机叶片“退休”后该何去何从?对此,国内外许多科研院校、行业企业都在寻找退役风机叶片资源化、高值化、绿色化回收利用的解决方案。
2024年12月26日,唐志诚研究员(左一)在中国科学院兰州化学物理研究所实验室里向团队成员介绍处理后的风机叶片材料。受访者供图
在甘肃省科技重大专项(创新联合体)等项目支持下,唐志诚团队从退役风机叶片材料结构和理化性质出发,利用退役风机叶片质轻、强度高、耐腐蚀等特点,通过物理破碎和化学处理方式,将退役风机叶片改性后在沥青混合料和水泥混凝土中探索应用。在与甘肃路桥善建科技有限公司的合作下,2024年9月,退役风机叶片改性沥青混合料在甘肃兰州清傅公路辅路上得到了示范性铺设。
2024年9月21日,利用新技术研发的退役风机叶片改性沥青混合料在路面上得到铺筑和示范。受访者供图
甘肃路桥善建科技有限公司副总经理王兆力介绍,退役风机叶片纤维改性沥青混合料路面经过5个多月的运行,没有出现裂缝、车辙、脱落掉料等病害。初步示范成果表明,将退役风机叶片应用于改性沥青混合料技术路线可行。
据介绍,该技术今年还将在科研单位和企业的推动下继续示范,为回收利用退役风机叶片提供可靠方案。
2024年9月21日,利用新技术研发的退役风机叶片改性沥青混合料在路面上得到铺筑和示范。受访者供图
唐志诚表示,退役风机叶片体量巨大,如果回收利用技术成熟,这些废旧设备将会转化为高价值的“城市矿藏”,同时还能有效推动新能源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助力“双碳”目标的实现。(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