固体润滑国家重点实验室第六届学委会第二次会议在成都召开

   1014日,中国科学院兰州化学物理研究所固体润滑国家重点实验室第六届学委会在成都举行了第二次会议。学委会主任薛群基院士、徐滨士院士、刘维民院士,副主任李健研究员以及张嗣伟教授、王天民教授、葛世荣教授、戴振东教授、王黎钦教授、胡元中教授、郝京诚教授、丁建宁教授、邵天敏教授、周仲荣教授、王齐华研究员、陈建敏研究员、阎逢元研究员、张俊彦研究员、周峰研究员等23位委员及代表参加了此次会议,20多位实验室科研骨干出席了会议。 

  薛群基院士首先主持会议并致欢迎词,他指出在国家“十二五”即将结束、“十三五”马上开始的关键时刻,召开此次会议显得尤其重要,希望各位委员对固体润滑国家重点实验室的持续健康发展建议献策、提出指导意见。 

  实验室主任刘维民研究员作了实验室2015年度工作报告,他首先回顾了固体润滑国家重点实验室的发展历程,介绍了实验室的定位及上一个评估周期和本评估周期研究方向,着重指出本评估周期内实验室加强了在基础理论方面的研究,将进一步加强在材料科学原理及方法方面的工作。他总结了实验室近一年来在研项目及新增科研任务和经费、重要研究工作进展和研究成果、研究队伍建设及人才培养、国际合作、学术交流及对外开放方面的工作,特别指出实验室近年发展面临的问题,包括人才的引进及科研队伍的稳定,加强与国际高水平研究机构的交流合作,部署最前瞻的研究方向,争取科研奖励,凝炼总结科研成果、大项目的争取、科研队伍建设及创新文化建设,材料制备与评价设备等方面均存在一定落后,并从加强项目任务与学科建设、强化领域分工与交流合作、促进设备平台建设与使用共享、瞄准学科前沿与国家目标、推动人才队伍与学科交叉建设、实施“事业、环境、氛围、待遇”齐发展等六个方面提出了解决建议。随后在学委会副主任李健研究员的主持下,李维民博士、实验室开放基金获得者西北工业大学的胡海豹副教授、张永胜研究员就高性能润滑油、界面减阻和仿生结构陶瓷摩擦学等分别作了学术报告。 

  学委会委员就实验室工作、学术报告以及实验室如何解决所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深入的讨论,大家一致认为几位青年专家的学术报告反映出实验室的研究工作处于国内和国际的前沿水平,实验室应该继续以应用基础研究为背景,在面向国际前沿和国家重大工程需求的工作过程中提炼重要基础理论进行突破,发展满足国家需求的技术与材料。在谈到实验室未来发展和前瞻性布局时,委员们认为,固体润滑国家重点实验室在培育了新的学科增长点的同时,还需要注意在基础性和原创性的前沿研究方面发扬集团作战优势,同时积极服务于国家、企业的重大需求,收敛目标,为实验室的未来发展奠定扎实的基础。国家正在转型,实验室也面临同样的问题,强调贯通式的科学研究,打通从基础研究到应用的通道,即为“顶天”“立地”。学委会委员还针对实验室建设、对外交流及稳定人才队伍提出了几点建议,比如:加强实质性的国际合作,提高骨干科研人员的待遇,召开具有学科方向发展的研讨会等。 

  学委会主任薛群基院士在总结发言时指出,固体润滑国家重点实验室在应对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世界摩擦学学科发展之时,全面布置“十三五”工作、进一步明确实验室的定位及研究方向非常重要,方向正确,发展将势如破竹。实验室要响应国家政策,立足国民经济主战场,面向先进技术、先进制造、精细加工,担负起摩擦学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会议结束前,学委会主任薛群基院士、实验室主任刘维民院士分别代表实验室对各位委员的参会及中肯的意见和建议深表感谢。刘维民院士表示,实验室将根据各位专家提出的宝贵意见和建议组织全室科研人员进行深入讨论,将与各位委员一起努力,共同推动和促进润滑事业的发展,争取在所从事的研究领域取得更大的成绩。 

学委会会议现场

刘维民院士作2015实验室工作报告

学委会委员对工作报告及学术报告进行讨论

 

未经中国科学院兰州化学物理研究所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