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发:关于贯彻《关于动员和组织广大科技工作者为建设创新型国家作出新贡献的若干意见》的实施意见

各市州党委组织部、省直有关部门、企事业单位:

  为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组织部、教育部、科技部、人事部、中国科协联合下发的《关于动员和组织广大科技工作者为建设创新型国家作出新贡献的若干意见》(科协发办字[ 2007] 6 号)精神,加强我省科技创新队伍建设,提高创新能力,加快创新型甘肃建设步伐,为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提供科技和人才支撑,根据《甘肃省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 一2020)》,制定本实施意见。
  一、充分认识动员和组织广大科技工作者为建设创新型甘肃作出新贡献的重大意义
  当前,我国正处在一个难得的科技和经济社会发展的双重战略机遇期。党中央把握全局,放眼世界,面向末来,作出了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重大战略决策。根据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建设创新型国家的要求,结合我省实际,省委、省政府以《 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 一2020 年)》为指导,制定下发了《甘肃省中长期科学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 一2020 年)》 ,提出经过15 年努力奋斗,基本实现我省由主要依靠资源消耗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向主要依靠科技创新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转变;基本形成以市场为导向、企业为主体,产学研结合的区域创新体系,创新能力显著增强,以支撑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紧跟创新型国家的建设步伐,在经济科技基础较好的地区,积极创建创新型城市;到2020 年初步建成创新型甘肃。建设创新型甘肃,是构建和谐甘肃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快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奋力开创甘肃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新局面,离不开科学技术的引领和支撑。推进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和工业强省战略深入实施,使我省经济社会真正转入科学发展的轨道,离不开广大科技工作者的艰苦劳动和创新实践。按照党中央“自主创新,重点跨越,支撑发展,引领未来”的科技工作方针,省第十一次党代会明确提出,要从经济社会发展内在要求和提高人的素质、提升竞争力的战略高度出发,推进科技进步和自主创新。全省广大科技工作者要积极行动起来,认真学习贯彻全国、全省科技大会和省十一次党代会精神,把加快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开创甘肃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新局面的各项目标要求和措施贯彻到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的各项工作中去,进一步增强勇攀科技高峰的进取意识、发展先进文化的责任意识、以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为取向的改革意识、普及科学技术的服务意识、维护科学尊严的自律意识,积极投身创新实践,振奋精神,扎实苦干,努力成为弘扬自主创新精神的先行者,建设创新文化的开拓者,深化科技体制改革的促进者,提高全民科学素质的推动者和高尚道德情操的践行者。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坚定不移地走科技进步和自主创新之路,为我省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科技支撑,为建设创新型甘肃做出积极的贡献。
    二、紧紧围绕特色优势产业培育和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课题,为广大科技工作者搭建创新平台
    1、以加快经济增长方式转变为着力点,积极推进重点领域的自主创新。把能源、资源的开发节约和环境保护技术放在优先位置,充分发挥科学技术对缓解生态恶化趋势和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重要作用,力争在水资源高效合理利用、荒漠化治理、水土流失治理技术等方面取得显著进展,在传统支柱产业和重点地区建立起循环经济的技术发展模式,集中力量解决制约我省经济社会发展的“瓶颈”问题。加快石油化工、冶金、有色、生物医药、先进装备制造等产业发展,加大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力度,注重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改造传统产业,培育一批具有核心技术或核心竞争力的企业和名牌产品,努力降低我省技术对外依存度。加快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步伐,取得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重大科技成果,不断提高科技对经济发展的贡献率,“十一五”期间高技术产业增加值占工业增加值的比重达到6 %以上。抓住实施“新农村建设人才保障工程”的契机,着重加强农业科技自主创新和转化应用能力,进一步加强对草畜、特色种植及农产品加工等农业优势产业的扶持,建立起完善高效的新型农村科技服务体系,推动区域特色经济的持续发展。加快人口健康、公共安全等社会发展领域的科技进步,为社会建设、社会事业发展提供科技支撑。
    2、整合省内科技资源,构建一批各具特色的科研开发技术高地。通过多方面的努力,使政府的主导作用、市场的基础作用、企业的主体作用、科研机构的骨干作用、高等院校的生力军作用都能得以充分发挥,真正形成自主创新的合力。发挥科研机构、高等学校的基础和优势,“十一五”期间建成80 个左右具有学科特色和适应产业优势的国家级、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重点实验室。支持科研机构、高等学校与企业建立创新联盟,促进中央和地方科技力量的有机结合,共建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重点实验室或技术创新团队。优化科技基础条件平台建设,大力改善科技基础设施条件,不断推进研究实验基地和大型科学仪器设备共享平台、自然科技资源共享平台、科学数据共享平台、科技文献共享平台、网络科技环境平台、成果转化公共服务平台等六大科技基础条件平台的建设。实施共享政策,规范技术与服务标准,制定分类分级共享制度,优化自主创新基础条件。
    3、确立企业技术创新的主体地位,加快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全面落实国家配套政策,通过政策引导和激励,使企业真正成为研发投入的主体、技术创新活动的主体和创新成果应用的主体。实施“甘肃省技术创新引导工程”,在科技投入方面,对首批确定的30 家创新型试点企业给予重点支持,通过较高应用目标的研究开发活动,引导形成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自主品牌和持续创新能力的技术创新型企业。同时,支持企业建立研究开发机构或技术孵化基地,鼓励企业联合科研机构和大学,组建产学研联盟,在影响产业竞争力的重点领域加大攻关研究和技术开发。鼓励企业加大技术创新投入,对重大工程建设项目中引进的关键技术和设备,进行消化吸收再创新,形成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专利和标准。加强企业研发中心和产业化基地建设,开展创新型企业试点,推动企业建立有利于持续创新的体制和机制,增强技术创新的内在动力。大力发展科技型中小企业,贯彻落实国家关于企业技术创新的信贷、税收和市场准入等激励政策,通过国家级和省级中小企业创新基金、农业重大成果转化资金、重大科技计划项目和企业技术改造项目等,支持引导中小企业、民营科技企业加强新产品和新技术开发,提高企业技术水平和产品竞争力。大力提高兰州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等科技园区的自主创新能力和发展速度,加快建设有色金属新材料产业化基地、生物医药科技园、石化工业科技园和大学科技园,实施集群创新,形成产业集群。在企业中深入开展以技术创新为主要内容的“讲理想、比贡献”活动,鼓励和动员科技工作者参与和组织技术创新活动,解决技术难题,培训技能型紧缺人才,推动提高企业的研究开发水平和技术创新能力。
    三、以完善体制机制为着力点,进一步激发广大科技工作者的创新活力
    1、深化科研院所改革,提高科研机构创新能力。进一步完善以人为本和促进发展的科技体制改革配套政策,按照职责明确、评价科学、开放有序、管理规范的原则,建立现代科研院所制度,积极稳妥地推进科研机构体制改革。要加快社会公益类科研院所的分类改革步伐,推进技术开发类科研机构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坚定不移地推进应用型科研机构向企业转制的改革,打破条块分割、相互封闭、重复分散的格局,以建立开放、流动、竞争、协作的运行机制为中心,促进产学研的紧密结合。建立有利于科研院所科技创新的运行机制,逐步提高省属高校和科研院所人均综合定额标准,改善科研基础条件,增强省属高校和科研院所持续创新能力。
    2、健全完善科技投入体系,提高科技投入效益。加快推进“以政府科技投入为引导,企业投入为主体,多渠道的社会化、市场化科技投融资体系”的建立。完善对高新技术产业的金融支持体系,发展支持高新技术企业的投融资担保体系和风险投资机制,引导民间资本投资科技事业。省市县财政要较大幅度地增加科技投入,并建立财政科技投入稳定增长机制,确保财政科技拨款增长率高于财政支出增长率。充分发挥财政性投入的导向作用,带动社会投资,使全社会研究开发投入显著增加,到2020年占GDP 的比重达到2.0 %以上。优化政府科技投资结构,加大对技术高地、产业化基地、科技人才队伍建设、科技基础条件平台建设、科技成果转化的财政支持。完善科技资产管理和科技资金监管制度,对科技经费投向、效果进行科学评估和调控,切实提高科技投入的效益。
    3、加速发展科技中介服务体系,增强市场配置科技资源的能力。大力发展生产力促进机构、科技企业孵化器、科技咨询和评估机构、技术交易机构、创业投资服务机构等科技中介组织。支持市、县加快发展一批创业服务中心或孵化器,围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加强以农村科技信息网络为重点的市、县科技信息服务网建设,提升科技服务“三农”的能力和水平。拓展技术交易领域,提高管理和服务水平,繁荣技术市场。筹建项目科技评估论证机构,提升项目科技水平和经费使用效率。完善科技评价和公众监督机制。
    四、坚定不移地实施人才强省战略,努力培养一支具有较强创新能力的人才队伍
    1、以实施“甘肃省领军人才工程”为龙头,大力加强高层次创新型人才队伍建设。“十一五”期间,紧紧围绕省委、省政府关于培育特色优势产业,提高经济竞争力和自我发展能力的要求,重点培养使用一批能够解决经济社会发展瓶颈问题和产业成长中的关键技术问题,能够支持产业结构战略性调整、引领和带动高新技术产业及重大项目发展的领军人才。力争通过五年的努力,使全省领军人才达到千名左右,其中,第一层次人选(创新能力和成果达到国家级水平)200名左右;第二层次人选(创新能力和成果达到省级水平)800名左右。同时,深入实施“省属高校和科研院所学科带头人培养计划”,加快省属高校和科研院所创新人才队伍的培养,提高其科技创新能力和竞争力,通过3 一5年的努力,为省属高校和科研院所培养一批中青年科技创新人才和产业化骨干人才。组织开展省属高校和科研院所科技创新团队建设,围绕我省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需求,通过3 年创新团队的建设,在省属高校和科研院所中形成10 个左右研究方向明确、特色鲜明、结构合理、在省内外相关领域具有一定影响和发展潜力的科技创新团队,建设一批百人左右学科优势明显、技术创新能力强、参与国家或省级重大重点项目竞争的领军人才群体。
    2、以经济社会发展需求为导向,加大创新型人才培养力度。依托国家“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高等学校高层次创造性人才计划”、“专业技术人才知识更新工程”等高层次人才培养项目,加强对创新型专业技术人才的培养。大力实施人才强校战略,培养汇聚一批能够及时跟踪了解学术前沿动态和发展趋势,具有较高教学科研能力和创新水平的学科带头人和学术骨干。严格标准,精心组织,做好省内高等学校和科研院所联合培养研究生示范基地的申报和建设工作,选择一批对全省经济社会发展具有战略性、关键性、前瞻性作用,能有效推动经济结构调整、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增强区域竞争力的专业和学科,建立联合培养示范基地,加强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切实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进一步加大对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国家大学科技园等创新基地建设的支持力度,通过促进应用研究型学科建设、加强资源共享,加大工程技术研究与开发力度,加快科技成果转化,培养聚集高层次科技创新人才和管理人才。鼓励科研机构根据企业及社会需求开展技术人员培训,有条件的机构要积极与企业联合培养研究生,共建博士后工作站。鼓励扶持科研院所、高等学校与国内外研究开发机构建立共同体或实施合作项目,优化技术合作交流体制机制,建设国际科技合作示范基地,引进技术、资金、人才。加强职业教育、继续教育与培训,培养不同类型的创新型人才和应用型工程技术人才。
    3、强化宏观指导和保障服务措施,充分调动科技人才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做好选派科技副职工作,从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党政机关选派懂科技、会管理、善经营的科技人员到县(市、区)担任科技副职或助理,培训科技骨干和乡土人才,引进科技项目和智力资源,转化科技成果,推广实用技术,推动当地经济建一没和社会发展。在人才培养、使用、管理,学术带头人评选,科研成果鉴定、推广,报酬的确定等方面,进行制度创新和体制创新,建立与市场体制相适应的用人体⒑腿瞬牌兰厶逑怠0凑招碌摹陡仕嗍】蒲Ъ际踅崩旆ā燃だ摺=嘌臀榷ㄓ判闳瞬抛魑萍蓟疃兰鄣闹匾曜迹愿旁降奈镏屎突肪程跫С职镏渭馊瞬拧⒀Э拼啡撕椭饕盗煊蚩萍剂炀瞬拧=徊酵晟普叽胧嘌“我慌卟愦未葱氯瞬牛涫档焦壹丁⑹〖豆こ碳际跹芯恐行幕蛑氐闶笛槭疑枇⒌母仕嗍√仄缚萍甲腋谖弧@┐笱芯啃腿瞬诺呐嘌婺#忧恐耙导寄芘嘌担ㄉ枘芰λ礁摺⒔峁共愦魏侠淼目萍即葱峦哦樱瞬哦游檎逅降奶嵘獭T谝焉韪仕嗍】萍脊Τ冀薄⒏仕嗍】蒲Ъ际踅浇薄⒏仕嗲嗄昕萍冀钡幕∩希┐蠼崩段В岣呓崩疃龋黾由枇⒏仕嗍∽匀豢蒲Ы薄⒏仕嗍〖际醴⒚鹘薄新的良好环境
    创新型国家、创新型甘肃建设是一项庞大的系统工程,既是广大科技工作者的重要职责,也是全社会的共同任务。各级党委政府特别是领导干部,必须从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高度,加强领导,强化措施,支持和帮助广大科技工作者在建设创新型国家的伟大进程中建功立业。要进一步改革和完善科研管理体制,完善科技人才评价体系和知识产权制度,为推动科技创新和创新成果的运用提供制度和政策保障。要坚持“政府推动、全民参与、提升素质、促进和谐”的指导方针,逐步提高科普经费增长幅度,全面推进全民科学素质建设。要加强创新文化建设,加大科技创新典型事迹和典型人物的宣传力度,努力营造讲科学、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社会氛围,用创新文化激励创新事业。要把拍进自主创新工作纳入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考核体系,督促各级各部门扎扎实实地搞好推进自主创新的各项工作。
    各级科协组织要认真履行职责、发挥优势,努力把科技工作者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引导到建设创新型国家上来。要发挥好科协组织“科技工作者之家”的作用,进一步做好联系、服务、教育科技工作者,维护科技工作者合法权益等方面工作。要充分发挥科协组织作为政协组成单位的作用,建立健全科技工作者建议呈报制度,及时了解科技工作者在工作、学习、生活中的实际困难,加强对科技工作者的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准确反映科技工作者的意见和建议,努力在广大科技工作者与各级党委政府之间建立起畅通稳定的沟通渠道。要进一步支持和帮助科技工作者以不同方式向社会公众展示创新成果、传播创新文化。各级党委政府和有关部门要不断加大对科协工作的领导和支持力度。县以上各级党委政府每年听取科协工作汇报一次,千方百计为科协及所属团体的发展提供有利的工作环境和条件。各有关部门要从我省实际出发,着力研究解决推进自主创新的主攻方向和重点领域、产学研结合的有效途径和机制、整合科技资源的方式方法以及企业主体地位的确立等重大问题,及时研究解决政策落实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各民主党派和工商联、工会、共青团、妇联和科协等人民团体,要广泛开展科普活动和群众性技术革新活动,动员广大人民群众积极投身到自主创新的实践中去。

 

                                      中共甘肃省委组织部
                                      甘肃省教育厅
                                      甘肃省科技厅
                                      甘肃省人事厅
                                      甘肃省科学技术协会
                                      2007年7月25日

未经中国科学院兰州化学物理研究所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