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4月5日 星期六

【甘肃日报】报效祖国 建功西部——王齐华:我们都是科技报国的“追光者”

新甘肃·甘肃日报记者 吴涵

深夜,中国科学院兰州化学物理研究所的很多实验室依旧灯火通明,兰州化物所党委书记王齐华正带着团队成员有条不紊地忙碌着。

王齐华(中)。

王齐华扎根兰州化物所30余年。他面向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开展极端条件下聚合物材料的摩擦学基础与应用研究。作为项目负责人,王齐华先后承担了40余项高技术领域重点工程项目和课题,带领团队攻克了新型探月火箭气动机叶片、高性能战机高承载耐高温滑动轴承、大推力火箭向量控制系统等关键润滑材料与技术难题,为国防现代化建设作出了重要贡献。

(一)

王齐华与兰州化物所的缘分由来已久,还在兰州二中上学的时候,他就曾走进兰州化物所参观。“科学的世界真得太奇妙了!”王齐华心想。科学的种子就这样在他心里悄然萌芽,他对科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并在大学选择了“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

1990年,王齐华从西北工业大学毕业进入兰州化物所工作。1992年至1998年,他在兰州化物所读完了硕士、博士。

博士毕业后,他再次面临选择。“身边的许多同学毕业后去了北京、上海等地。”王齐华说,“我最后还是选择留在兰州,想在这片沃土上继续耕耘。兰州化物所的科研平台很好,我的老师薛群基院士也是从毕业就扎根在这里,所以我没有其他更多想法,只想留在这里踏踏实实做研究。”

1958年,100多名胸怀祖国的科技工作者从美丽的海滨城市大连来到丝路重镇兰州,建立了中国科学院石油研究所兰州分所,为今天的兰州化物所奠定了基石。“兰州化物所的发展历程,本身就是一部筚路蓝缕的创业史、一部扎根西部科技报国的奉献史。前辈们扎根西部的精神值得我们永远学习,这也深深影响着我。”循着前辈们的足迹,王齐华就这样扎根在了这里。

(二)

“做科研工作,讲究‘低头拉车,抬头看路’。”王齐华告诉记者,低头拉车,专注的是脚踏实地的执行力;抬头看路,关注的是世界科技的前沿和国家的重大需求。

他带领的团队在国际上率先系统研究了纳米颗粒填充聚合物复合材料的摩擦磨损性能;考察了纳米填料的含量、尺寸、测试条件、纳米粒子与传统润滑填料的复合等,对聚合物基纳米复合材料摩擦磨损性能的影响;发现纳米颗粒增强聚合物复合材料具有优异的润滑抗磨损性能,提出了纳米颗粒填充聚合物复合材料的摩擦磨损机制,揭示了纳米颗粒对聚合物复合材料摩擦磨损性能的影响规律。

这些研究推动了高性能聚合物基自润滑复合材料制备技术的发展,对于聚合物复合材料的设计制备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王齐华(左一)在实验室。

从事科研工作以来,王齐华在攻克一个个科技难题、突破一项项关键核心技术的过程中,也从一个初出茅庐的大学生成长为团队的“领头羊”。

现在,他还负责着多项国家重大科研项目。

从实验方案的制定,到技术路线的确立,再到实验结果的研究分析,这些都需要王齐华把关。作为项目负责人,他深感责任重大。这是一个艰辛的过程。

“科研没有‘8小时工作制’,也没有节假日。很多问题是绞尽脑汁、冥思苦想以后得以解决的。为了解决一个问题,加班加点工作是常态,面临困惑百思不得其解也是常态,科研需要灵光乍现,但更多的是默默坚守。”王齐华说,“科研工作就是要勇于 ‘啃硬骨头’,就是要坐得住‘冷板凳’。我的老师薛群基院士说过,如果追求功名利禄,就不要来搞科研工作,这里需要对科学热爱的人,对研究执着的人。”

王齐华说:“个人的发展,离不开国家的发展,我将继续沿着前辈们的足迹,以‘国家事’为己任,勇担‘国家责’,追逐科技之光。”

原文链接:https://xgs.newgscloud.com/html/micro/contentDetail.html

未经中国科学院兰州化学物理研究所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